中文 | English   
协会新闻
多维发力,构建文旅消费新生态
分享到:
时间:2025-07-17 来源:中国文化报

 

多维发力,构建文旅消费新生态

  近年来,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和休闲时间增多,文旅市场快速增长,成为消费领域最耀眼的明星之一。面对文旅消费快速增长态势,如何多维发力,构建文旅消费新生态?

文旅消费的增长并非偶然,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作为支撑。

一是消费需求升级,精神主导与边际效用递增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,物质消费的边际效用普遍呈现递减趋势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演进逻辑,消费者的需求重心正从满足基本生存和安全需求,向追求社交归属、尊重认可乃至自我实现等高阶精神需求跃迁。具有符号价值、情感赋能、知识获取和审美体验的文化旅游消费,恰恰满足了这些高阶需求,成为消费者效用函数中新的、更具增长潜力的“增长极”。数字技术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,它通过构建“需求感知—价值创造—场景适配”的动态反馈机制(如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、精准推送、沉浸式体验技术),将消费者对文化认同、审美体验等高阶需求的抽象偏好,高效地转化为可量化、可触达、可满足的消费行为,极大提升了精神消费的便捷性和满足感。

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文化自信的增强。国潮兴起、汉服出行、博物馆热、非遗活化……近年来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崭新的、富有活力的姿态回归大众视野,并深度融入文旅消费。这源于国家层面的大力倡导和民众文化自信的显著提升。消费者不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,而是更加珍视和认同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。这种文化自信直接转化为对蕴含中华美学精神、历史智慧和传统技艺的文旅产品与服务的旺盛需求。文旅消费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、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,文化认同感驱动着消费行为。

三是数字技术的革命性支撑。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,为文旅消费的爆发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和创新引擎:在信息获取与决策上,在线旅游平台(OTA)、社交媒体、短视频等成为消费者发现目的地、获取攻略、预订产品的主要渠道,极大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决策门槛。在体验升级上,智慧景区、沉浸式展览、VR云游、数字博物馆、线上演艺等,突破了时空限制,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和互动方式。在产品创新与营销方面,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、个性化行程定制、精准营销、社交分享裂变,并催生了数字藏品、虚拟偶像代言等新形态。在效率提升上,无接触服务、电子导览、智能调度、大数据客流管理,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游客满意度。数字技术深刻重塑了文旅消费的全链条。

面对文旅消费快速增长态势,如何多维发力,构建文旅消费新生态?

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。可以预见,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,针对文旅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还将持续加大,重点可能聚焦于数字文旅深度融合、入境旅游便利化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、跨区域消费协同机制、绿色低碳文旅发展等,旨在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。

推动文旅融合创新。应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、新产品,打破传统思维,将文化内涵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。例如,开发文化主题旅游线路、举办文化体验活动、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等,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精神需求。同时,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文旅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互动性,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景。

深化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。应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,将其转化为文旅消费的优势产品。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,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通过文创产品开发、文化场馆建设、文化活动举办等方式,让文化资源“活”起来,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引擎。

提升文旅服务质量。服务质量是文旅消费的核心竞争力。文旅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,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,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、专业化服务。同时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交通、住宿、餐饮等配套设施,提升文旅消费的整体满意度。

强化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。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,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文旅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利用新媒体、大数据等手段,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,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活动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扩大文旅产品的市场覆盖面,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文旅消费。

上一篇:文化和旅游合作架起文明对话之桥
下一篇:没有了
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5006311号-1